今個星期睇咗一套電影叫 BlackBerry (2023),係一套講 BlackBerry 手機起源到到衰落故事嘅紀錄片。
如果有啲年輕嘅讀者唔知道 BlackBerry 手機,佢係一款喺 2000 年代,直到 iPhone 2007 年出現之前非常流行嘅一款手提電話。佢有一個標準嘅 QWERTY 鍵盤喺個屏幕下,而佢亦都係當時深受好多工作人士歡迎,因為佢嘅 Keyboard 係象徵着某程度上嘅「日理萬機」,常常 check 住 email 心繫工作,而事實上亦都係方便咗工作嘅。我雖未有用過 BlackBerry 手機,但係依個係嗰個年代極為受歡迎嘅產品。
BlackBerry 嘅開始其實同 Apple 嘅開始係有幾分似,都係兩個拍檔(老友)係電腦宅男,係啲外界嘅人覺得係毒男嘅人,一個比較「正常」啲,第二個係嗰種同齡女性唔會吼嘅,有少少怪怪地嘅宅男,BlackBerry 嘅故事係佢哋亦如是,90年代,Mike 同 Doug 兩個老友佢哋係喺度做緊一部可以收發電郵嘅手提電話,當時出去推銷試吓比啲大公司,無人理佢,但有次有個叫 Jim 嘅高級行政人員見到依個 idea,決定投資喺佢哋兩個身上,但條件係要比佢做 CEO 話事。兩個老友同意咗,因為當時佢哋已經估到冇辦法生存落去,因此只好放手俾呢個人去發揮。Jim 上場之後,用佢喺商業世界嘅經驗同埋人脈,做起咗整個 BlackBerry 牌子,短短10年內令到佢哋成為業界其中一個最大嘅手機品牌,世界知名。但後來去到 2007 年,iPhone 面世,消費者原來鍾意一個大嘅觸控屏幕嘅電話多過要一個 QWERTY keyboard 嘅電話,而 BlackBerry 亦沒有趕上呢個浪潮,結果逐漸慢慢地市場淘汰,最後消失於市場 。
故事就講完,有幾樣嘢係喺套戲度我覺得描繪得好好。第一樣嘢係 Mike 同 Doug 之間嘅關係。佢哋曾經係好好嘅朋友一齊去創業,但隨着故事發展其實兩人之間係越來越多不同,最終係有少少不歡而散。Mike 係比較願意去博同埋去試,想做大件事嘅嗰個人。Doug 係一個電腦男,佢唔鍾意點解要引入咁多行政人員或者要做好多嘢去改變佢哋本身兩個人、小團隊創業嘅開開心心、小公司文化。呢樣嘢其實亦都喺歷史上不斷發生,好多時兩個朋友一齊創業,最後可能大家都係不歡而散,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如果有意創業,真係最好自己一個做就好,如果係一定兩個人,都要有分大細。亦都可以見到另一樣嘢:有一啲人,可能喺公司某個階段嘅時候係好合適,但當公司去到另一階段,某一啲人如果佢不能改變,或不能夠迎合轉變,係可能不能留下。依個係一個最痛苦但無可避免嘅決定。
我想起游宇明嘅《只能陪你一程》,節錄如下:
// 春天的雨夜,好友提出告辭,我堅持要送他到車站。最終,他攔住了我:「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你反正只能陪我一程,就在門口止步吧。」我尊重他的意見。
每一個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個片斷,這注定永遠只能陪人一程。你愛自己的父母,希望他們長命百歲﹐但你再孝順他們,他們也會走在你前面,你只能陪父母一程;你喜歡自己的兒女,時刻夢想用自己的身軀為他們遮風擋雨,然而,你再高大,總有一天你也要走在他們前面,你只能陪兒女一程;你擁有一個心心相印的妻子,但是,她前面二十多年屬於父母,後面幾十年會被兒女﹑命運分割,你只能陪妻子一;你看重朋友之間兩肋插刀的友誼,然而,不是朋友離開你,就是你離開朋友,你只能陪朋友一程……//
另一樣就係關於 BlackBerry 嘅 downfall。首先可以睇到一樣嘢係,即使再強大嘅商業巨人,都有可能會倒下,冇嘢會係永恆。第二就係如果唔去好好變陣迎接改變,或者盡快去把握機會吸納新事物,最終可能會被市場淘汰。喺電影入邊,BlackBerry 管理層 Mike 同 Jim 當時係否認 iPhone 設計會成功,某程度上係少少拒絕接受新事物,最終卻係被市場淘汰。呢個係我哋每一個人都要警醒小心的。因為人實在太容易陷入依個情況了。
最近一直繼續喺度忙緊,其實我有時都覺得好辛苦,但縱使其實我沒有 investor 沒有 funding 其實無數要跑,但去到有啲位,我覺得我想做好佢。繼續努力
#159 每個人的責任(22/06/2025)
#161 屯門市廣場新 Pop-up(06/07/2025)